平沙落雁简谱,平沙落雁简谱视唱

今天给各位分享平沙落雁简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平沙落雁简谱视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箫曲 曲谱

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曲子

经典箫曲

妆台秋思

良宵

欤乃 (箫独奏 古曲 管平湖传谱)

关山月

苏武牧羊

清明上河图

佛上殿

胡笳

朝元歌

忆故人 (古曲 传纳禅自《理琴轩琴谱》)

流水

良宵引

碧间流泉

玉箫声和 (箫独奏 福建南音古曲)

冷沧浪

凤凰台上忆吹箫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平湖秋月

古刹幽境

听雨

祭奠

熏风曲

柳摇金

渔樵问答

塞上曲

春晓吟

楚歌

天幻箫音 张维良

天幻箫音 – 卜

天幻箫音 – 寞

天幻箫音 – 幻

天幻箫音 – 怆

天幻箫音 – 玄

天幻箫音 – 真

天幻箫音 – 索

红楼箫曲

红楼箫曲

引子

歌词 曲谱

葬花吟

歌词 曲谱1 曲谱2

分骨肉

歌词 曲谱

叹香菱

歌词 曲谱

晴雯曲 歌词

晴雯之歌

歌词 曲谱

红豆曲

歌词 曲谱

题陆茄陪帕三绝

歌词

秋窗风雨夕

歌词 曲谱

聪明儡

歌词 曲谱

枉凝眉

歌词 曲谱1 曲谱2

云水吟 龚一(古琴)罗守诚(箫)

曲名 在线收听

1-寒早蠢山僧踪

2-大雄宝殿

3-九华苍松

4-宝鼎赞怆

5-峨嵋佛光

6-赤壁怀古

7-梵海云僧

平沙落雁简谱,平沙落雁简谱视唱

俞伯牙摔得什么琴

古琴古琴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至今依然鸣响在书斋、舞台上的古老乐器。

目录[隐藏]

简介

古琴结构

古琴的定弦

古琴造型

古琴演化

古代制琴名家及款识特点

弹奏方法

古琴断纹

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名曲

古琴考级曲目

传世名琴

古琴流派

古琴名家

古琴——七弦论考

古琴的保养和护理知识

古琴的文化内涵

对古琴的理解

古琴的弹奏技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简介

古琴结构

古琴的定弦

古琴造型

古琴演化

古代制琴名家及款识特点

弹奏方法

古琴断纹

古琴鉴藏要领古琴名曲古琴考级曲目传世名琴古琴流派古琴名家古琴——七弦论考古琴的保养和护理知识古琴的文化内涵对古琴的理解古琴的弹奏技法图书信息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

[编辑本段]简介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战国时期的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终以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从全球选出人类代表性艺术,其中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这首曾经由春秋时代著名琴家伯牙的弹奏而与钟子期结为知音好友的古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看出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根据敏信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得到印证。《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诗经·小雅·甫田》:“琴瑟击鼓,以御田祖”;《诗经·鄘风·定之方中》:“椅桐梓漆,爰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古琴在古代人们的认知度是相当广泛的,“四大名著”中有三部明确有对琴的描写,古代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古董瓷器……古琴大量存在,史实、文学、艺术作品均来源于实际生活,这得有多么广泛的社会基础才能造成这种现象。所以说,古琴在我国古代民间曾改野经是相当普及的,至少在读书人中是家喻户晓。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终于传承到了今天。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

[编辑本段]古琴结构

琴一般长约三核拿喊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像征天地。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传说舜定琴为5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曾侯乙墓出土的据说是10弦琴。听说古时还有32弦琴。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编辑本段]古琴的定弦

古琴调式有35种,按五声音阶定弦,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在弹弦乐器中,古琴是一种较独特的乐器,琴面为指板,没有柱和品。演奏时,将琴横置于桌上,右手投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完全依靠琴徽标记(不限定在13个徽位上,很多的音是在徽与徽之间),音准上要求极为严格。

空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据演奏的乐曲而定,古琴定调复杂,调式有35种之多。琴弦最低的一条空弦音为大字组C音,定弦由第一弦至第七弦依次按五声音阶排列,分别为C、D、F、G、A、c、d。古琴音域宽广,由C—d3,共有四个八度零一个大二度。

古琴表现力特别丰富圆润,运用不同的弹奏手法,可以发挥出很多艺术表现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浑厚,宏如铜钟;泛音透明如珠,丰富多彩,由于音区不同而有异。高音区轻清松脆,有如风中铃铎;中音区明亮铿锵,犹如敲击玉磬。按音发音坚实,也叫“实音”,各音区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区浑厚有力,中音区宏实宽润,高音区尖脆纤细。按音中的各种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细致的表现力。

[编辑本段]古琴造型

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神农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它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古代名琴有绿绮、焦尾、春雷、冰清、大圣遗音、九霄环佩等。

古琴的十四个普通的琴式:仲尼式、伏羲氏、列子式、连珠式、灵机式、落霞式、伶官式、蕉叶式、神农式、响泉式、凤势式、师旷式、亚额式、鹤鸣秋月式。其中最著名的九霄环佩就是伏羲式九霄环佩

[编辑本段]古琴演化

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灰胎仍以鹿角灰为主,也有用麻布打底者,但不多见。北宋晚期还出现了八宝灰(即将金银珠翠珊瑚等碾碎混入鹿角灰共用)的用法。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明代造琴之多盛况空前,不论皇帝亲王还是官宦之家,好琴者甚多。其宗室制琴就有宁王、衡王、益王、潞王四大名家。四王之中惟潞王造琴最多,制作始于崇祯年间,据传达四五百张之多,且式样尺寸一致,均按年份次序编号刻款于腹内;琴背刻有琴名“中和”,敬一主人题 “仰长江水”诗文以及“潞国世传”大印一方,皆用八宝漆灰。

[编辑本段]古代制琴名家及款识特点

唐代的制琴高手有很多,除雷氏家族(雷威、雷霄、雷文、雷珏、雷远一)外,文献记载的名家尚有:张越、郭高、沈镣等。可惜除雷氏琴外,余者皆无作品传世。宋代的制琴名家很多,如北宋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南宋金洲、金公路、陈亨道等,末期尚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宋人制琴刻年款者较少,亦有很多落唐款的仿作。元代制琴名家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远等,其中朱致远最为著名。朱琴的仿制品很多,其款识有刻为“朱智远”或“朱制远”的,望收藏者加以注意。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涂明河、汪舜卿,最著名的要数张氏敬修、委修、顺修等人。张岱《陶庵梦忆》称张敬修制琴为吴中绝技之一,“可上下百年保无敌手”。

[编辑本段]弹奏方法

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擘、抹、挑、勾、剔、打、摘、轮、拨刺、撮、滚拂等;左手有吟、猱,绰、注、撞、进复、退复、起等。

[编辑本段]古琴断纹

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编辑本段]古琴鉴藏要领

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是一种误解,断纹成因复杂,多与制作过程中的漆胎处理和后期保存环境有关,断纹的出现是递增的过程,不可能精确到一百年那一天突然出现,随着时间不断递增才是科学客观的说法。从历史传世实物来看民国制作的古琴也有断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古琴更是在制作未完成时就已出现断纹,分析漆胎断纹鉴定文物古琴非常重要的一点。伪制断纹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刷漆,做成后用甑蒸,然后风干;或用石膏做灰底烤制等。其实,断纹真伪经仔细观察区别还是很大的,真断纹纹形流畅,纹尾自然消失,纹峰如剑刃状;而假断纹经过冷热催化或刀刻等过程,难免有失自然,出现破绽。古琴的铭刻,也是鉴定古琴真伪的重要依据。琴背均为刻款,而琴腹则有刻款和写款两种,刀刻者容易保存,墨写的若年代长久,则较难辨识。古琴腹内之刻款,如琴体两侧上下板粘合处无剖过重修的痕迹,大多是原款,若发现重修痕迹则需仔细研究。最难辨认的是将老琴剖开重修刻上伪款而粘合处又做得天衣无缝者和用古木制琴时就刻上伪款者。不管腹款、背款,资深的鉴定家还可以从历代帝王年号的惯称、用字避讳及一个朝代或某书法家的书风加以辨认。以弹奏为主要目的收藏者,一定会以琴的音色为主要标准之一,我们听一张古琴的声音,音色沉厚而不失亮透,上中下三准音色均匀,泛音明亮如珠而反应灵敏,就知是一张上好的古琴了。有的古琴因有断纹,而按音弹奏时会出现“刹音”,影响听觉,此时要慎重权衡得失,切勿轻易弃之。收藏古琴一般选择干燥墙壁垂挂,不宜长时间平放;古代的传世古琴由于年代久远木质疏松,若长时间平放,则容易造成“塌腰”,现代新制古琴则不用一定挂起,质量合格的琴平放几十年也不会塌腰。古琴作为乐器应经常弹奏为好,否则会使音色暗、涩,且会生虫存蛀损坏古琴。

[编辑本段]古琴名曲

十大古琴名曲

1、广陵散

2、高山流水

3、平沙落雁

4、酒狂

5、关山月

6、潇湘水云

7、阳关三叠

8、梅花三弄

9、胡笳十八拍

10、幽兰

其他著名古琴曲

普庵咒

长门怨

阳春

白雪

长清

离骚

龙翔操

梧叶舞秋风

墨子悲丝

孔子读易

秋塞吟

雉朝飞

孤馆遇神

凤求凰

秋江夜泊

捣衣

鸥鹭忘机

乌夜啼

玉楼春晓

[编辑本段]古琴考级曲目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新版古琴考级曲集所列2009最新考级曲目如下:

(部分曲目级别较原先有调整,有重名的为不同风格演奏版本)

第一级:

1.古琴吟2.凤求凰3.慨古吟4.兰花花5.小白菜6.秋风词7.秋风词

第二级

1.极乐吟2.良宵引3.清夜吟4.湘妃怨5.双鹤听泉6.拉纤歌7.满江红8.泣颜回

第三级

1.春晓吟2.风雷引3.精忠词4.秋江夜泊5.玉楼春晓6.映山红7.小草

第四级

1.石上流泉2.神人畅3.酒狂4.韦编三绝5.孔子读易6.阳关三叠7.归去来辞8.秋夜长9.渴望10.信天游

第五级

1.鸥鹭忘机2.楚歌3.关山月4.高山5.洞庭秋思6.碧涧流泉7.岳阻三醉8.采茶调9.茉莉花

第六级

1.梧叶舞秋风2.长清3.平沙落雁4.平沙落雁5.获麟操6、山居吟。7、醉渔唱晚。8、双乙反调。9、沧海龙吟。10、普庵咒。11、忆故人。

古琴曲集(2):

第七级

1.长门怨2.龙朔操3.佩兰4.天风环佩5.风云际会6.春江花月夜7.山水情

第八级

1.高山流水2.渔樵问答3.渔樵问答4.梅花三弄5.梅花三弄6.唉乃(节本)7.雉朝飞8.渔歌9.渔歌10.孤馆遇神

古琴曲集(3):

第九级

1.离骚(节本)2.捣衣3.捣衣4.龙翔操5.乌夜啼6.秋塞吟7.墨子悲丝8.阳春9.大胡笳10.大胡笳11.楼兰散

第十级

1.潇湘水云2.樵歌3.广陵散4.胡笳十八拍5.幽兰6.梅园吟7.三峡船歌8.风雪筑路9.春风

[编辑本段]传世名琴

唐 代

春雷琴·连珠式

九霄环佩琴·伏羲式

春雷琴·伏羲式

大圣遗音琴·伏羲式

大圣遗音琴·灵机式

独幽琴·灵机式

太古遗音琴·师旷式

梅花落琴·仲尼式

老龙吟琴·响泉式

一池波琴·神农式

飞泉琴·连珠式

宋 代

玉壶冰琴·神农式

混沌材琴·伶官式

万壑松琴·仲尼式

铁客琴·凤势式

海月清辉琴·仲尼式

明 代

壑雷琴·落霞式

中和琴·列子式

祝公望琴·焦叶式

鹤鸣秋月琴·鹤鸣秋月式

[编辑本段]古琴流派

一、关于琴派的概念

(一)什么是琴派

百家争鸣,对于学术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琴文化自然也是如此。 琴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琴家的风格彼此都不相同。同一地域、同一师承的琴家的风格也是各有特点而不尽相同。同一曲目,不同的琴家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所以,在琴的领域,也同样有流派之说。 所谓流派,是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 这里所说的派别,是指依照共同的义理或风格而探讨学习的不同的群体。 琴文化领域,也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存在着多种艺术观点和演奏风格。琴家们各自遵循某些共同琴道观点和风格,而形成一定的琴家群体,就是所谓琴派。 同一琴派中的所谓共同特点,一般取决于地方色彩、师承渊源、本派所依据的传谱、琴学观点及基本演奏风格。

(二)琴派是怎么形成的

琴派是怎么形成的呢?琴乐是人心灵的外在体现。不同琴家,对于琴文化的理解,自然也受其天资、性格、个人修养、思想境界、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理解的不同,流露于指下,则神韵各异,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相近者,最终形成琴派,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琴派的形成,主要因素约可总结为三个,即:地域影响、师承影响、传谱不同。

所谓地域影响,是指同一地域的琴家,便于寻师访友,相互切磋琴艺,加之民风相近,性格往往相近。如此相互影响,较易形成默契,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最终形成琴派。

所谓师承影响,是指卓越的琴学家,由于其深厚的造诣,独树一帜,得到大众的仰慕,以致琴人相继随之学习。如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师承体系。同一师承的琴家,遵循恩师的教导,往往对琴道的理解和演奏的风格相同或相近,最终形成琴派。

所谓传谱不同,是指随着琴谱的普及,不同琴家,依照不同的琴谱钻研琴学。学习同一琴谱的琴家,则更易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最终形成琴派。

汉朝南方有蜀山琴派,有名家司马相如、杨雄、诸葛亮、姜维等人!晋初北方有竹林派,代表者为嵇康。

自唐朝起,琴学流派就已见于著录。如隋唐赵耶利所述:“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

北宋时,亦有京师、两浙、江西等流派,并有著录评价说:“京师过于刚劲,江南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到了明朝,江、浙、闽派也有很大影响。如明朝刘珠所说:“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

明末清初以后,至于现代,相继又出现了“虞山”、“广陵”、“浦城”、“蜀山”、“九嶷”、“诸城”、“梅庵”、“岭南”等著名琴派。

现代通讯技术发达、交通便利、文字音像资料较多,给于了现代琴家便利的学习条件,使之能够广求名师,研讨琴学。所以,现代的琴文化领域,各琴派之间,得以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因此,现代的很多琴家,都能吸取多派长处,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风格。

(三)古琴流派有哪些

琴派是具有共同艺术风格的琴人所形成的流派。称“琴派”始自明末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各个琴派之间差别主要决定于地区、师承和传谱等条件。

同一地区的琴人,经常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吸收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从而形成相近的演奏风格,使琴曲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都是著名的琴派。吴越地区先后还有:松江派、金陵派、吴派等;其他地区有:中州派,闽派、岭南派、川派、九嶷派、诸城派等。

浙派:南宋著名琴派。奠基者为郭楚望。他的代表作品为《潇湘水云》。经刘志方授与毛敏仲和徐天民。毛、徐两人在杨瓒的主持下编纂《紫霞洞琴谱》。徐天民祖孙四代都是著名的琴家,明代尊之为“徐门正传”。后人称浙派传谱为浙谱。

虞山派:明代琴派。虞山地处江苏常熟,当地有河流名琴川,所以又称“熟派”或“琴川派”。“浙操徐门”中的第三代徐晓山,曾在常熟传琴,致使当地名手辈出,陈爱桐即其中之一。传至严徵,结“琴川琴社”,传谱辑为《松弦馆琴谱》。陈爱桐的另一再传弟子徐上瀛在严氏的基础上加以丰富,添加了快速的《潇湘水云》等曲目,辑有《大还阁琴谱》,并著《溪山琴况》。虞山派在琴界威望很高,本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成立的“今虞琴社”就是纪念该派而命名的。

广陵派:清代著名琴派。江苏扬州古称广陵,以此地为中心形成的琴派为广陵派。最初由徐常遇在虞山派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子二子继承家学,晋京献艺,一时争传“江南二徐”。所辑《澄鉴堂琴谱》为本派最早谱集。继起者徐祺吸收名地名曲加工整理,编成《五知斋琴谱》,为近代流传最广的谱集。此后,名手荟萃扬州,吴虹又在此基础上编纂《自远堂琴谱》,也是很有影响的琴谱。太平天国以后,该派还陆续出版了《蕉庵琴谱》、《枯木禅琴谱》等,其影响一直及于当代。

川派:又称蜀山古琴派,简称蜀派。蜀山派(川派)源远流长,至少有2000年历史的古琴派,是当今中国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内容最丰富的一支古琴流派。汉代蜀山琴派名家有: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姜维等。近代川派的知名琴家有:张孔山、杨紫东、李子昭、吴浸阳、龙琴舫等人。《天闻阁琴谱》和《沙堰琴编》收有川派作品,其中以《流水》和《醉渔唱晚》等曲最为流行。我国著名川派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顾梅羹,以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古琴艺术之发掘、整理、研究、演奏诸多方面的工作成绩卓著。将减字谱翻译成简谱配在减字谱下,又完成了三十余万字的《琴学备要》一书的修改整理工作。据悉,为保护蜀山派(川派)古琴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将建立蜀山派(川派)古琴基地,专门展示蜀山派(川派)古琴、培养古琴人才。

闽派:近代琴派。祝凤喈为代表。著有《与古斋琴谱》继其学者有张鹤,编有《琴学入门》,陈世骥,编有《琴学初津》。

岭南派:广东琴派。源于道光年间的黄景星。他继承先人的《古冈遗谱》,又向香山何洛书学会十余曲。辑五十首为《悟雪山房琴谱》。近人郑健侯传其学。

诸诚派:近代琴派。山东诸诚王溥长、王作祯、王露,祖孙三代以虞山派为基础,另有王冷泉和他的学生王宾鲁以金陵派为基础。两者汇流,又结合当地民间音乐风格,形成具有山东地方风格的诸诚派。辑有:《桐荫山馆琴谱》、《梅庵琴谱》。代表曲目《长门怨》、《关山月》都是现代流行琴曲。

求的曲谱!

1 代茹

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梓又琴馆馆主

代茹,字梓又;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曾于1993获得全国民乐邀请赛青年组扬琴专业二等奖;2002年文化部主办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民族器乐独奏比赛古琴青年专业组铜奖;2004年全国古琴大赛,青年专业组铜奖

关山月

王宾鲁

琴曲《关山月》为本世纪诸城琴派独有之曲,曲虽短小,音韵刚健而流畅,富有浓厚的北地音乐风味。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开场曲关山月成都梓又琴馆.rmvb

大胡笳

据《神奇秘谱》陈长林打谱

唐代的著名琴家董庭兰、薛易简都擅弹此曲。当时与《小胡笳》并称《胡笳两本》。初唐琴坛流行的祝家声、沈家声,就以这两曲著称。董庭兰继承了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该曲现存于《神奇秘谱》中,共十八段。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青年演奏会/12代茹_大胡笳.rmvb

2 龚一

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琴会副会长

与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并称为民乐演奏三大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龚一13岁开始学习古琴演奏,15岁即登台演奏古琴,获古琴名家查阜西好评,被誉为“小古琴家”。与许多琴师不同的是,龚一曾先后师从5个流派的12位琴家,其中包括张子谦、顾梅羹、张正吟、刘景韶、夏一峰、刘少椿、赵云青等大师,广泛学习了众多派别的代表曲目及各流派的演奏风格,对古琴艺术的传统有深入的学习与研究。

忆故人

《彭祉卿传谱》

忆故人平沙落雁简谱:古琴曲,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故人》。曲谱载于《今虞琴刊》(1937年),传自彭庆寿。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作。曲调委婉缠绵,意在思念故人。全曲共六段,以泛音开头,清新飘逸,使人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后几段则以缓慢沉稳的节奏,绵绵不绝的琴音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忆故人-龚一.rmvb

潇湘水云

卫仲乐传谱

《潇湘水云》,曲谱据《五知斋琴谱》,吴景略演奏。作者南宋郭沔。宋末元军犯浙,郭沔迁居湖南衡山,泛舟于潇、湘两水合流之处,遥望九嶷山,被潇湘云雾所遮蔽,激起他对南宋朝廷腐败的不满和对自己身世的感伤,遂作此曲表达他那愤懑的情洞悄怀。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纳肆渣琴会/潇湘水云-龚一.rmvb

春风

赵家珍、龚一合奏《春风》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龚一_赵家珍_合奏.rmvb

3 谢导秀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古琴研究会会长

谢导秀是岭南派第八代传人。

乌夜啼

杨新伦传谱

《乌夜啼》原是西曲中有歌有舞的“舞曲”(《乐府诗集》引《古今乐绿》)。据说它的曲调相当哀惋动人;其伴奏形式、歌声舞态与吴雹扮声《子夜》、《前溪》等迥然不同。北周庾信、唐人李群玉《乌夜啼》诗“促柱繁兹非《子夜》,歌声舞态异《前溪》”,“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等句当可为证。

西曲《乌夜啼》早已散夫。现存琴曲《乌夜啼》的最早传木载明初朱权《神奇秘谱》。它与西曲《乌夜啼》是否同一乐曲,目前尚难定论。不过从下列各点来看,似乎还保留着西曲的某些特征:(1)大量运用叠句。(2)其音阶形式亦以核心五声为骨干,兼用清角等属于七声结构的偏音与do等变音。(3)与《胡前十八拍》等曲一样,在同一乐句变化再现时常用色彩性变音进行变化装饰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乌夜啼-谢导秀.rmvb

龙朔操

最初见于《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是以《昭君怨》命名的。但它与《神奇秘谱》中的《昭君怨》(又名《龙朔操》)却是两个不同的曲子。目前琴家按习惯把广陵派流行的这个曲子叫《龙翔操》。乐曲可能是表现了昭君出塞哀怨思汉的情绪,也可能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谢导秀_琴箫_龙朔操.rmvb

渔樵问答

据《古冈遗谱》杨新仑传谱

渔樵问答:古琴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萧鸾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现在的谱本有多种。《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谢导秀-渔樵问答.rmvb

4 赵家珍

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

赵家珍女士,中国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教师。主要师承平沙落雁简谱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大师吴景略先生(已故),并长期受到张子谦先生(已故)、龚一先生以及吴文光先生的精心指教。她的演奏刚柔相继,极富光彩。对乐曲的演绎出新但合于法度,深得吴派自然之趣。赵家珍的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界较有威望,并且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交流活动,曾被著名的纽约《时报》评为“世界一流的演奏家”。此外,她还曾为《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多部影视名片录制古琴音乐。

广陵散

管平湖据《神奇秘谱》打谱

该曲名最早出现于汉《相和歌》中。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的《神奇秘谱》,为慢商调。“广陵”,今江苏扬州一带;“散”,即操、引、曲的意思。据《神奇秘谱》所载其上卷《太古之操》为“昔人不传之秘”,卷中载有《广陵散》曲,并注此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唐,唐亡流落于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于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正,故取之。”由于它的题材是取自《聂政刺韩王曲》,所以遭到历代封建卫道者们的攻击和责难。唐代的陈拙曾拿着乐谱向孙裕求教,竟然被孙裕烧掉了乐谱,说:“吾不欲传者,为伤国体也”(《琴史》)。宋代的朱熹也曾说:“琴家最取《广陵散》操,以某观之,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义”(《琴书大全》引《紫阳琴书》)。明初的宋濂也说:“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宁可为法乎?”全曲四十五段,又分为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六个部分,并且有“止息”、“井里”、“申诚”、“顺物”、“因时”、“干时”、“取韩”、“呼幽”、“亡身”、“作气”、“含志”、“沉思”、“返魂”、“徇物”、“冲冠”、“长虹”、“寒风”、“发怒”、“烈妇”、“收义”、“扬名”、“含光”、“沉名”、“投剑”、“峻迹”、“守志”、“归政”、“誓毕”、“终思”、“同志”、“用事”、“辞乡”、“气冲”、“微行”、“意绝”、“悲志”、“叹息”、“长吁”、“伤感”、“恨愤”、“亡计”、“会止息意”等小标题多个。全曲贯穿着两个主要的音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之首,每次出现都有所变化;乱声主调多出现在乐段之尾,基本上以相同的形式再现。由于有了这两个主调的配合使用,使规模宏大的琴曲在波澜壮阔的变化中,保持了前后的统一。演奏上的特点为“声多韵少”,泛音、散音用得较多,表现出早期古代琴曲旋律主要特征。它的结构复杂严谨,曲调委婉曲折而又慷慨激昂,演奏技法繁杂多样,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音乐作品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它是古代音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在历史上被誉为“曲之师长”,乐曲包孕的叛逆精神和对崇高情操的讴歌,以及它“一鼓息万动,再弄泣鬼神”的高度艺术感染力,被世代相传。相传嵇康在临刑前说过这样的话:“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见《晋书–嵇康传》)建国后,经管平湖先生之手又使之复活于乐坛,表现出该乐曲在历史上的强大生命力。它的音乐形式,为我们了解古代的音乐结构形式及其演化,提供了宝贵的实例。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广陵散-赵家珍.rmvb

龙翔操

最初见于《澄鉴堂琴谱》(1686),当时是以《昭君怨》命名的。但它与《神奇秘谱》中的《昭君怨》(又名《龙朔操》)却是两个不同的曲子。目前琴家按习惯把广陵派流行的这个曲子叫《龙翔操》。乐曲可能是表现了昭君出塞哀怨思汉的情绪,也可能表现了翔龙飞舞,穿云入雾的情趣。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赵家珍-龙翔操.rmvb

5 汪铎

著名古琴家、吴声琴学研究所所长

2002年创立吴声琴学研究所,主编古琴学术刊物《琴道》。

白雪

据《西麓堂琴统》打谱

古曲《白雪》据传为春秋时师旷所作,距今约2500余年。据查老研究统计[1]载有《白雪》的存见琴谱共31种,最早见于《神奇秘谱》。笔者采用了七种琴谱,即《神奇秘谱》(1425年)、《西麓堂琴统》(1549年)、《杏庄太音补遗》(1557年)、《琴书大全》(1590年)、《徽言秘旨》(1647年)、《大还阁琴谱》(1673年)(注)和《自远堂琴谱》(1802年)。对这七种琴谱中《白雪》进行比较分析后,又着重打谱探究了《西麓堂》和《大还阁》两种琴谱中《白雪》的差异和演变特征。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白雪-汪铎.rmvb

秋塞吟

吴景略先生打谱

《秋塞吟》是一首有着几个截然不同的标题、有着不同解释的琴曲。吴先生首先对乐曲的内容加以考察。从标题和全曲的音乐形象以及指法特点,确定乐曲内容是表现昭君离别家乡远行塞外,伤时感事的悲凉心情的。从而在演奏中,处处表现婉约之风。尤其多处运用了回转的滑音,一些重要的音用了大吟(即大幅度放动揉弦),而且有下行四个音的持续大吟,充满哀怨之情。缓慢的下行滑音,在演奏中被加以强调,更为凄楚动人。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汪铎-秋塞吟.rmvb

6 成公亮

著名古琴演奏家、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

成公亮先后师承梅庵派大师刘景和广陵派大师张子谦,其演奏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深细的人情味。表达大自然的感觉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其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

文王操

据《梧冈琴谱》打谱

《文王操》庄严肃穆而又充满仁爱,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仰慕。明代琴谱《杏庄太音补遗》赞美文王那崇高圣洁“天道不已”的思想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鼓此曲令人荡涤邪秽,消融渣滓。”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文王操-成公亮.rmvb

7 乔珊

加拿大籍古琴家

乔珊女士师从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的嫡传弟子王迪女士,她的琴歌将吟诗与古琴的清、微、淡、远的艺术境界完美的结合,表现了一种独特的风格魅力。乔珊老师的歌声是那样清澈、空灵,乔珊老师又是那么优雅、美丽。

钗头凤

陆游词 王迪曲

演奏:乔珊 萧伴奏:李祥霆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钗头凤-乔珊-李祥霆.rmvb

咏梅二首

关乃忠曲

毛泽东词 关乃忠曲选自古琴与民族乐队交响诗《琴咏春秋》之第三乐章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咏梅二首-乔珊.rmvb

胡笳十八拍

王迪打谱

《胡笳十八拍》原是一首琴歌,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乔珊-胡笳十八拍.rmvb

8 李禹贤

著名古琴家、音乐教育家、福建古琴研究会会长

李禹贤是闽派古琴代表人物。16岁习琴,启蒙于古琴教育家张正吟,后授业于著名琴家夏一峰。1965年师从刘景韶、张子谦,并私淑管平湖、吴景略,现执教于福建省艺术学校。

风云际会

据《祝桐君秘谱》打谱

闽派古琴代表作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李禹贤_风云际会.rmvb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古琴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古琴曲,最早刊于明代《古音正宗》(1634),又名《雁落平沙》。自其问世以来,刊载的谱集达五十多种,有多种流派传谱,仅1962年出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关于此曲的作者,有唐代陈立昂之说;宋代毛敏仲、田芝翁之说,又有说是明代朱权所作。因无可靠史料,很难证实究竟出自谁人之手。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李禹贤-平沙落雁.rmvb

9 李凤云

著名古琴演奏家、天津古琴会会长

1990年3月,在天津成功举办个人古琴独奏音乐会。

梅梢月

据《西麓堂琴统》打谱

西麓堂琴统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李凤云_梅梢月.rmvb

10 曾成伟

著名古琴家、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锦江琴社社长

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锦江琴社社长。多次出席国家级学术会议,参加大型演出,曾出访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成功地在香港大会堂和北京、南京、成都音乐厅举行了个人独奏音乐会,2005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讲学,是四川音乐学院历史上赴英国讲学之第一人,先后出版个人专辑《中国古琴》、《蜀中琴韵》。曾成伟在古琴制作上亦造诣不凡,所制古琴深受海内外琴人喜爱。

孤馆遇神

喻绍泽据《西麓堂琴统》打谱

相传为嵇康所作,载自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汪芝编辑的《西麓堂琴统》。

据说琴曲借助于音乐语言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神话故事:嵇康静夜弹琴,一阵狂风雷电后,有冤魂显现,向嵇康诉说遭遇。

曲风飘忽灵异,颇有山岳相隔,世事两茫茫之感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曾成伟_孤馆遇神.rmvb

11 John Thmpson唐世璋

美国琴家

美国人唐世璋 John Thompson 身为琴人兼艺术顾问,有志于推广亚洲文化,提高亚洲艺术的国际地位,认为亚洲艺术亦应是「艺术」,而不应局限为「传统艺术」或「民族艺术」。

唐氏完成西方音乐学学士和亚洲文化学研究硕士课程后,进而深造民族音乐学。一九七四年开始学琴,师从孙毓芹「一九一五~一九九0」。孙公为河北人,一九四九年迁居台湾,一九八九年获「民艺大师」之冠,是首批获得这项殊荣的大师之一。

鉴于琴通行的演奏曲目较少,唐世璋于一九七六年开始按旧谱「打谱」,确定琴曲节拍(古琴旧谱虽详列调弦法、指位、指法,却未直接标明音符时值);集中研究神谱。一九七六年,唐世璋定居香港,开始就教于唐健垣,并向多位琴家请益,且到中国演奏其新「打」古曲。一九九二年,中国音协民族音乐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神奇秘谱学术交流会》,唐世璋应邀出席并为焦点人物。

一九九一年,唐世璋完成神谱所有旧谱的打谱(共撰写三五0页五线谱)并自己录音(约五小时半)。然后开始从年代稍后的旧谱上学习古曲,专研浙谱。

一九八0年,唐世璋任香港亚洲艺术节编辑。一九八六年成为该节的艺术顾问,经常往返亚洲各地,观看演出,与表演艺人和艺术团体频密接触,回港期间则居于至今仍无汽车的长洲小岛,专心古琴打谱。

凤求凰

原出《梅庵琴谱》

《凤求凰》曲谱晚出,据目前存见的资料,迟至十六世纪中叶编辑的《西麓堂琴统》一书中始有刊载(同一时期的《风宣玄品》中尚有题材完全相同的《文君操》一曲)。而现在较常听到的另一首《凤求凰》与其曲谱的出现还更晚,那是上世纪初编辑的《梅庵琴谱》中所收录的。尽管这些都是后世弹唱流传的曲谱,但人们总是把《凤求凰》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风流韵事联系在一起。于是,《凤求凰》也就成了一首传统名曲。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唐世章_凤求凰.rmvb

12 李祥霆

著名古琴家、中国琴会会长、北京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古琴教授

从1963年以来,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举办了40多场独奏音乐会。

流水

《天闻阁琴谱》管平湖打谱

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草堂听琴/李祥霆_流水.rmvb

梅花三弄

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姬引。最早见于神奇秘谱。相传一千五百多年前晋国(265–420)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人把它移为琴曲(一说唐人颜师古作)。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梅花三弄-李祥霆.rmvb

13 王永昌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曾任95中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学术委员,《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副主编。系梅庵派古琴帮瀛洲古调派琵琶主要代表。

捣衣

唐代清商大曲中就有这个曲名。琴曲中也有多种。目前山东琴派流行的一种,在历代琴谱中刊传较广。钱占寿所作的一种只见于他的《钱氏十操》(1880)中,曲调紧五慢一,颇有“捣衣捣衣复捣衣,捣到更深月落时。”的意境。传为唐代潘庭坚作。秋凉时节,家家妇女都为亲人制冬衣,为此需捣衣,故名《秋杵弄》、《秋院捣衣》。乐曲表现了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杨抡《太古遗音》分析其乐曲内容是:“始则感秋风而捣衣”、“继则伤鱼雁之杳然”、“终则飞梦魂于塞北”。李白曾有诗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文君琴会/捣衣-王永昌.rmvb

14 刘赤城

古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安徽梅庵琴社社长

刘赤城是中国古琴“诸城派”第三代传人,表有“中国大陆国家级音乐家”称号。

长门怨

长门,即古琴名曲《长门怨》,初出清代民间,系根据汉武帝后陈阿娇谪居长门宫之事谱成。阿娇虽用万金求得司马相如的华丽辞章,却再也无法求回从前汉武帝的感情。后人以司马相如名篇《长门赋》之意为曲意,作得琴曲《长门怨》,成为至今流传的知名琴曲。该曲音乐形象非常丰满,为梅庵琴派著名代表曲目之一。凄切的旋律表现了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后被谪长门宫时的愁闷悲思,其情如泣如诉,传神地描绘了陈阿娇如临万丈深渊中的绝望和悲凉心情。该曲在高音区有琴曲少见较激越的表现,低音区则哀婉凄丽,如泣如诉。现普遍用来表达世上被遗弃女子的悲伤。

rtsp://61.139.67.208:555/shupaiguqin/古琴大师/刘赤诚-长门怨.rmvb

求古曲《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的简谱曲谱

pu.guqu.net/ShowPhoto.asp?PhotoID=1314 高山颤斗物茄液流水 pu.guqu.net/销型dizi/20080408235257_2552.html 平沙落雁

请问中国最早的音阶是五个音吗?1、2、3、5、6?

五声

五声又叫“五音”,指古代所谓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什么是“五音”。

在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有“五音”音阶,又称为“五声”,是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在先秦社会中,乐人、乐师最重视的音级和音阶形态就是五声,即这五个最基本的音级和由此五声音级构成的五声音阶。

我个人认为,我们这里所说的“五音”,应该不是指这个。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我觉得,我们这里所说的“五音”,应该指的是古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种声调。

曲子吗,中 国 十 大 经 典 古 曲

一、《高山流水》

此曲最初刊见于我国现存最早的琴曲集《神奇秘谱》。该书在解题中写道:“《高山流水》本只一段,至唐分为二同曲,不分段落。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

二、《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称: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广陵散》的题材源于古代的《聂政刺韩王曲》。该作品讲的是一个造剑工匠被韩王无辜杀害,他的儿子聂政为了报仇,以泥瓦匠身份混入韩宫,谋刺失败后,他逃入深山刻苦学琴,十年成绝技再度混入宫中,利用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自己也为此而壮烈牺牲。“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三、《平沙落雁》

明代称猜隐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睛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

四、《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节操高尚的人。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然不同,有着鲜明的对比。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版)。

五、《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本曲现存乐谱最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中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六、《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蠢兆枯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七、《渔樵问答》

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带洞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胡笳十八拍》

本曲为根据同名古诗谱写的乐曲,歌词最早刊于南宋朱熹的《楚词后语》。有《大胡笳》和《小胡笳》两种传谱。“胡笳”原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吹奏乐器,它音量宏大,用于军乐以壮声威。《胡笳十八拍》所反映的主题是著名的“文姬归汉”的故事:汉末战乱中,蔡琰(即蔡文姬)在匈奴流落达十二年之久。她虽身嫁左贤王为妻,然而十分思念故乡。当曹操派人接她回内地时,她又舍不得离开两个孩子,还乡的喜悦被骨肉离别之痛所淹没,心情非常矛盾。诗人李欣曾作诗如下:“蔡女者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向边草,汉使断肠叹归客。”诗人戎昱在《听杜山人弹胡笳》中,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矛盾最尖锐的场面:“南看汉月双眼明,却顾胡儿寸心死。”本曲成功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心情,无疑是非常感人的。

九、《汉宫秋月》

此曲有两种较为流行的演奏形式,一为筝曲;另一为二胡曲,由刘天华先生所传。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的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筝曲演奏运用了吟、滑、按等诸多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曲;二胡曲则速度缓慢,用弓细腻多变,旋律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音乐时断时续,加之各种复杂技法的运用,表现了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具有很深的艺术感染力。

十、《阳春白雪》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阳春白雪”的故事,《宋玉答楚王问》上写道:当歌手唱《下里巴人》时,国中和者数万人。后又改唱《阳春白雪》,因为曲高和寡,只有几个人跟着唱和。现存琴谱中的《阳春白雪》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经过历代名人的删改,音乐结构更集中、更严谨、更富有层次,音乐形象也更加鲜明,成为一首雅俗共赏的优秀传统乐曲。

这些古曲应该都是无音曲

关于平沙落雁简谱和平沙落雁简谱视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以上就是时光允我伴你到老为大家整理的《平沙落雁简谱,平沙落雁简谱视唱》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87430.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0)
打赏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上一篇 2023年4月24日 下午5:00
下一篇 2023年4月24日 下午7: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