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简谱,青玉案·元夕简谱

今天给各位分享满江红简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青玉案·元夕简谱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西南联大校歌的关于校歌歌词作者的争议

1939年7月7日,《云南日报》刊登冯友兰的新体诗《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录作七七抗战二周年纪念》,该诗改自“西山苍苍”。

1939年7月下旬,张清常把《满江红》和“西山苍苍”谱写成“献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组曲。曲谱上写明《满江红》罗庸作,“西山苍苍”冯友兰作。这份曲谱在1939年10月由冯友兰提交给联大常委会、经清华校长梅贻琦批复归档。

1946年联大结束前,张清常作《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行曲》有引、校歌、勉词、凯歌词四个部分。1967年3月1日台湾新竹版《清华校友通讯》新第19期刊登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行曲》,篇首署名:“罗庸作校歌词,冯友兰作引及勉词、凯歌词,张清常作曲并指挥”。其中勉词就是冯友兰所拟校歌歌词“西山苍苍”。

1980年上半年,在清华大学校史组工作的黄延复先生通过写信或访问方式与王力、冯友兰、郑天挺、张清常、施嘉炀、沈有鼎等先生联系,询问联大校歌作者问题。王力先生的答复是:“《联大校歌》的作者,你们说是罗庸,林树永同志说是罗常培,我听说是冯友兰,此事你们可以询问张清常,也可以询问冯友兰。”黄延复访问冯友兰先生时,冯说歌词应是他的作品,因为“当时联大常委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不记得另外委托过别人,所以应该是我作的。”

1980年6月19日黄延复给张清常写信询问联大校歌作者问题,张清常于7月10日回信,提到1938年初冬收到朱自清寄来的两份歌词,并注明《满江红》作者为罗庸,现代体诗《西山苍苍》作者为冯友兰。张清常只为《满江红》谱了曲,把歌谱寄给朱自清。张清常回忆说,“五线谱谱本封面上写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满江红》,罗庸词,张清常曲’,简谱谱本写有:‘罗膺中制校歌《满江红》词,张清常廿七年十二月于广西宜山。’”之后,黄延复在清华大学档案馆查到张所说的五线谱曲谱,正如张所说,罗庸的名字写在歌谱的封面上。

1980年11月1日《北京晚报》刊登张清常文《西南联大校歌的作者》“西南联大校歌词作者是谁,现在众说纷纭。蒋(梦麟)、二罗(罗庸、罗常培)、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六人被提到,冯本人说是他作的。这写说法都有一定原因,实际上是罗庸作词”。

1980年11月23日《北京晚报》以《来函照录》形式刊登冯友兰的答复文字,“委员会公推我执笔写校歌,我遂写了这首《满江红》词。经委员会通过,送常委会,上报教育部。

“上报文件虽附有歌词、歌谱,但却没有报告歌词或歌谱作者的名字,因为我以为,词虽我写,却是校歌委员会通过,是集体的事,不该写个人的名字。我亲笔书写的歌词原件,现存西南联大档案。

“张文所谓冯友兰所作‘现代诗体的歌词’,只不过是冯氏后来应张清常要求,特别为张清常个人创作的《西南联大进行曲》所写的几句白话诗,与制定校歌并无关系。”

1981年2月冯友兰应北京图书馆之请,把联大校歌词《满江红》写成条幅,并注明录四十年前旧作。

1981年4月《清华校友通讯》复3期刊登黄延复先生的《西南联大校歌考》,考证歌词作者为罗庸,文中附有张清常《献给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组曲曲谱首页的复印件。

1984年12月 冯友兰著《三松堂自序》出版,认定自己是校歌词作者。《三松堂自序》还说校歌评审阶段有三首歌词,分别为冯友兰、马约翰及张清常所作。因校歌委员会从未对外征集歌词,后两人均不可能写校歌歌词而参加评审。所以在以此书的某些内容作为史证材料引用时还须事先考证其是否符合史实。

1987年6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发表黄延复、张源潜的文章《西南联大校歌制作经过》,该文依据西南联大的档案材料和张清常的回忆文章,认为罗庸是联大校歌《满江红》真正作者。

此后,闻黎明与侯菊坤合编的《闻一多年谱长编》,姜建、吴为公合编的《朱自清年谱》,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编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王学珍等主编的《北京大学纪事》,齐家莹编《清华人文学科年谱》等,均认定罗庸是联大校歌歌词的作者。

2000年4月香港司徒华先生得到友人从《西南联大校友通讯录》上剪下的联大校歌歌片,其上印有:“罗庸等词,张清常曲”。司徒华先生还猜测:大抵冯友兰是“等”人中的一个罢。

2001年第12月台湾学者翟志成先生发表《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作者考辨》一文,论证冯友兰是歌词作者,文章的结论说:“本文用了四万多字的篇幅,从正反两个方面层层加以考述和论证,从而推翻了黄延复、张源潜的结论,否定了大陆学界的定论,证明了冯友兰是西南联大校歌歌词的真正作者。相信日后即令有新材料面世,也只会加强本文的证明。或者,应当更保守或更保险地说,在没有更新的核心材料的出现足以否定本文立论之前,本文的结论,已经是整个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作者争论的定案了。”

2009年11月岳南先生发表《破解西南联大校歌悬案》一文,文章称翟文的“结论一时成为定案,学术界莫可驳之”。

2011年11月清华大学新闻网“清华史苑”栏目刊登孟凡茂的《关于西南联大校歌歌词的原创作者》,该文论证罗庸为《满江红》的原创作者,并认为在校歌定稿阶段,冯友兰提议把“倭虏”,改为“仇寇”,也就成为歌词的作者之一,考虑到校歌歌词由专门委员会指定起草人及最终认定,不完全属于个人创作,应以1939年6月的油印歌片作为最初版本,认定罗庸和冯友兰同为校歌歌词作者。

满江红e调简谱

【满江红】

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作品译文】

我怒发冲冠,独自登高凭栏,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我抬头远望天空一片高远壮阔。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尘土,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洗雪。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我满怀壮志,发誓吃敌人的肉,喝敌人的鲜血。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

来解救你的!!!

满江红的简谱n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下是拼音;;;;;nufachongguan,pinlanchu,xiaoxiaoyuxie,taiwangyan,yangtianchangxiao,zhuanghuajilie,sanshigongmingchenyutu,baqianliluyunheyue,modengxian,bailiaoshaoniantou,kongbeiqie,jingkangchi,youweixue,chenzihen,heshimei,jiachangche,tapohelanshanque,zhuangzhijicanhulurou,xiaotankeyinxiongnuxue,shicongtou,shoushijioushanhe,chaotianque!

满江红简谱,青玉案·元夕简谱

中国古代有没有哪首诗词曲是较完整传唱下来的

这个有很多啊

比如词里面的有: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清照《月满西楼》/《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巨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乐府的有:

《孔雀东南飞》

诗经有:

《蒹葭》《关雎》

总之有很多啦 就不一一例举了 O(∩_∩)O~

民歌茉莉花的历史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国音乐源远流长,但最大遗憾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只有曲牌名及歌词,很少有曲谱记载。现存最早的“鲜花调”(又名“仙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由英国人希特纳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再次为1840年抄本《张菊田琴谱》之古琴曲。

现代首次以简谱形式面世的“茉莉花”,1957年由前线歌舞团到北京作汇报演出,演唱很成功,后灌制了唱片,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80年代中期,按照文化部的部署,扬州大规模采集民歌,所收录的1000余首民歌中,就有仪征、江都、兴化三种“茉莉花”,词曲大同小异。90年入选《中国民歌集成.江苏卷》的扬州民歌达230余首,“茉莉花”(即“鲜花调”以7种词曲形式列入该书,第一种即为何仿这一首,在其曲最后注有“佚名唱,何仿整理词、记谱”。

默清颜

刘可满江红 简谱

歌曲满江红简谱:满江红

歌手满江红简谱:刘可 专辑满江红简谱:大宋提刑官 主题歌

作词——王凯娟

(朗诵——张志终)

千古悠悠

有多少冤魂嗟叹

空怅望人寰无限

丛生哀怨

泣血蝇虫笑苍天

孤帆叠影缩白链

残月升骤起烈烈风

尽吹散

(演唱——刘可)

尽吹散

尽吹散

滂沱雨无底涧

涉激流登彼岸

奋力拨云间消得雾患

社稷安抚臣子心

长驱鬼魅不休战

看斜阳照大地阡陌

从头转

泣血蝇虫笑苍天

孤帆叠影缩白链

残月升骤起烈烈风

社稷安抚臣子心

长驱鬼魅不休战

看斜阳照大地阡陌

从头转

从头转

《满江红》F调的正谱或F调简谱的和弦编配

以下是《满江红》伴奏正谱第一页预览,如需全谱请留邮箱,采纳后即发。。

关于满江红简谱和青玉案·元夕简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以上就是梦玥为大家整理的《满江红简谱,青玉案·元夕简谱》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musicbooks.cn/79948.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0)
打赏 支付宝 支付宝 微信 微信
上一篇 2023年2月8日 下午2:40
下一篇 2023年2月8日 下午6:20

相关推荐